学校首页 联系我们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一朝春雨过,寒食落清明——寒食节

日期:2024-04-03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最知名的作品之一。清明将至,春雨连绵,有多少同学记得寒食节?

寒食节的别称:

寒食节(Cold food festival),中国传统节日,又被称为“冷节”“禁烟节”。曾是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历史上不同朝代、不同地区对寒食节的时间安排也不一致,有的在清明前一、二日,有的在清明后一日,但基本都与清明节时间接近。

寒食节的由来:

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自此,寒食节一直沿袭。到唐代时,寒食节成为了全国性法定节日,唐代诗人张说《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就描写了唐代宫廷过寒食的热烈景象。

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

唐 张说

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

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

斗敌鸡殊胜,争球马绝调。

晴空数云点,香树百风摇。

改木迎新燧,封田表旧烧。

皇情爱嘉节,传曲与箫韶。

寒食节习俗:

1.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中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说的就是寒食之后诗人煮茶的行为。

2.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3.寒食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寒食饮食)

4.寒食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插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5.寒食踏青: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明代《帝王景物略》记京效踏青场景为: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可谓盛极。

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介子推的故事早已沉入历史长河,不过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却是千年如一的流传了下来。